1911月
农业机械化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阅读:794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机系统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拉动、市场驱动、示范带动、部门推动相结合,持续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绿色环保、智能高效农机具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出现在了田间地头,机器换人步伐进一步加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力量。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29.2万千瓦,拖拉机达16.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2.9万台,比2015年增加3700台,增长14.6%。拖拉机配套农具达27.4万部。联合收割机达3.08万台,比2015年增加6500台,增长26.7%。
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农机装备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机作业水平的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7%,高于全国18.7个百分点。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在99%以上,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4.37%,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花生机械化水平实现新突破,粮食机械烘干能力快速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全市建成了3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06个,比2015年增加52个,增长11.5%,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机科技教育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我市在花生、大蒜、甘薯等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上,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5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开展了一批深松整地、农用植保无人机试验示范等项目。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大力推广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等农机新技术,年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均在1万台以上。农机教育培训扎实有效,年培训农机人员3.5万人以上,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农机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市通过健全农机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监管措施,持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注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3148台,新考核办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10432个。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注册登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6.89万台,累计考核办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25.51万个,大中型农业机械入户率、持证率、检验率均在90%以上。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了5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市。多年来,全市无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