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月
我国农机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阅读:89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站在当前的时间点来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接下来的现代化之路上,必然伴随着我国农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10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具有四大发展趋势,即:我国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下农机行业的需求提升趋势;我国农机产品集约化、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我国农业机械国产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 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集中化”趋势。
2017年四个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分别为1.73亿人,1.79亿人、1.80亿人和1.72亿人, 相比2016年同期的1.68亿人、1.75亿人、1.76亿人和1.69亿人,四个季度均有所上升。劳动力的持续流失已经成为当前正处在发展调整期的农村社会的常态化现象,且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为年轻人,为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农村现居住的人口大多为“老幼妇孺”或“留守儿童”,农村的农业劳动力显著不足,呈现老龄化的局面。而老龄化必然导致依靠人工劳动力作业的现状难以为继。近年来,各相关部门持续出台各种政策,旨在加快我国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的步伐,以期在农村劳动力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保证我国粮食供应。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农业的全面、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提升。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水平较弱, 信息化、智能化落后,农机功能单一, 难以满足未来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机集约化、多功能的采购需求。随着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托管”模式的兴起,我国农业成片化、规模化种植初显规模。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不但要农机企业能提供成套装备,满足其“全面、全程机械化”的作业需求,还要求农机企业提供的农机装备多功能化,提升作业效率。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对“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监控、智能田间管理的作业需求越发明显,对农机装备的技术升级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机械化时代到电子化时代的演进,如今正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在农业4.0新时代,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产品的集约化、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十年的农机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机性能需求的提升, 加快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升级,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国产化率,是我国装备实力、制造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也是让粮食安全牢牢握在国人手中重要途径。
我国农业种植分布地形特征囊括了世界主要农业种植分布的地形特征。同样,我国作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国家, 其生产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囊括了世界范围内主要农作物种类、满足我国各种农作物作业需要的农业机械种类,也囊括了世界各国相关农作物种类。因此,适应我国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特征的多样性和农作物种类多样性的农业机械,几乎能够适应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几乎所有农作物的机械作业需求,这使得我国农机装备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具有先天优势。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中提出,我国到2025年将实现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机企业。因此, 可以说,我国农机行业的国产化和国际化,其驱动力既来自于产业内各企业在发展中的自身需求,也来自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共有农机制造企业近万家,但仍然存在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现象。据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整理的数量发现,自2013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呈现一直增长的趋势,但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却呈现持续下滑。2017年, 我国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91.35亿元,平均每家产值1.77亿元,与国际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公司和凯斯纽荷兰公司两家公司在2017年分别实现的销售收入297.38亿美元和261.68亿美元存在巨大差距。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农机饱和度增加,农业机械市场逐步成熟,以及农业规模化对成套采购的需求提升和对农机集约化、智能化等技术要求的提高,农机行业的竞争门槛将大幅提高,农机行业将面临洗牌。部分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渠道开拓、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的先天优势和规模化产业布局,使得其竞争优势明显,行业主导地位和垄断性更强,而产品单一、资金实力、研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未来十年的集中化发展趋势比较明确。
文章来源: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