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月
浅析2017年农机补贴总额减少对农机行业的影响
阅读:1449
1月16日,2017年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李伟国司长在讲话中透露:由于中央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压缩,今年安排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中央资金压减至186亿元,并已一次性下达给各省。这句话给2017年中国农机行业定调。
疑虑:从此以后农机补贴总额进入“抛物线”下行区间?
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顶峰、衰落、结束都有一个类似抛物线的过程,国家推行的政策往往也遵循这一规律。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就呈上升趋势,只是近一两年资金上升的幅度偏小。2017年突然下降50亿元,其中有20亿元深松作业补贴,与近几年用于深松的补贴额度相差不多,实质上用于农机购置的补贴资金总额降低30亿元,对农机产品销售的影响大概在100-120亿元之间。
不少人在疑虑,明年、后年以及在不远的几年里,农机补贴资金会不会持续降低,农机补贴政策会不会就此淡出历史舞台?虽然这个疑虑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笔者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考虑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决定了就必须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农业装备就需要尽可能本土化、国产化,只是扶持力度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就像股市的走线图,可能会起起落落,每一个拐点都有不同的效果,都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影响:下半年没有补贴资金扶持,玉米收获机市场或将持续下滑
李司长的话中提到“已一次性下达给各省”,笔者理解出的言外之意是:虽然近几年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一般都是分两次下达给各省,但是2017年却是一次性下达给各省,就没有了下半年的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农机行业从业人士都知道,前些年因为玉米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率低,人工成本高,导致了机械化作业的刚需。再加上自走式摘穗型玉米机从2012年开始产品逐步成熟,各厂商产品都能满足这一需求,带来了消费的井喷式增长。各地利用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对玉米收获这一薄弱环节的补贴力度加大,部分地区采取了地方累计补贴等,带动了玉米收获环节的快速机械化。市场刚需、产品给力、政策到位,带来玉米收获机市场快速发展。
直至2015年,玉米收购价格断崖式下滑,导致玉米种植户收入锐减,对于持续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购买力大幅下滑。再加上玉米机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饱和度加大,用户新增购买需求增速放缓,更新迭代需求又受到了玉米种植收入下降而抑制。此时,各地利用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对玉米收获机补贴政策倾斜逐步回归到其它类别补贴的常态,用户购买积极性也有所下降。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玉米收获机市场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6年也是受此影响,绝大部分玉米收获机厂家的产量、销量都持续了上一年度的下滑态势。
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刀弯”地区的玉米成熟期大致从每年八月底开始,也是玉米收获机投入“战场”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两个月就是玉米收获机的销售旺季,一般都是在下半年。近两年受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用户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不是很大,特别是在上半年就购买提机的人就更少了。
2017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上半年一次性下发,意味着如果一些省份没有给玉米收获机预留出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或是原本的补贴资金就“捉襟见肘”根本没有玉米收获机的份额,就正好迎合现在的国家大政策,即“粮改饲”、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因此,笔者分析,如果玉米收获机购买者不将购机计划提前到上半年进行,下半年或将没有补贴金额用于玉米收获机。再加上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三”的影响,购机者原本就对“国三”农机持审慎的观望态度,国家政策调减种植面积、玉米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的日子在2017年将更难过,将会继2016年之后的再次深度“洗牌”,到今年底,能够存活下来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或将继续减少。
惨烈:深度“洗牌”开始,“群雄逐鹿”进入“肉搏战”
毫不夸张地说,近十几年的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主要是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的,政府的推手作用一直是市场的主导。从2015年底,中国各个行业纷纷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第二批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转移就开始了农机行业在小范围内的“洗牌”。从那时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2016年整个农机行业骤然间进入低谷。
在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涌现出不少新企业,不论是行业内兼并,还是跨界涉足,亦或是民间研发团队“转正”,可以说农机产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都在分食每年的几十亿、几百亿的农机补贴资金“大蛋糕”。尽管“蛋糕”大,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一线品牌竞争利润率高的领域,余下的细缝领域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在残酷竞争。
这次补贴金额的缩减,将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过度到服务竞争。如果说此前的竞争是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及其企业“洗牌”出局,那么伴随着“国三”农机开年,竞争将会进入到同等水平产品的竞争,如若产品质量相同将会在服务网点、售后服务等农机“后市场”进行“肉搏战”。
希望:净化市场环境,产业链转型升级
农机补贴是把“双刃剑”,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净化整个农机市场的环境。此次补贴总额的下降,使得企业间竞争激烈,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和不适合农民使用的农机产品将被“清场”出局。存活下来的企业、产品经过市场筛选后,将会占据出局者腾出的市场份额。
为了在这次“洗牌”中存活、甚至逆势上扬,换句话说,是农机补贴政策或是市场规律在逼着生产企业、经销商转型升级。
在时下的“互联网+”大潮中,一些农机生产企业还在固守原有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而另一些具备创新思维和前瞻意识的农机生产企业则积极投身时代大潮,将农机设备的主要参数传输到农机360网物联网云平台进行数据监控,有效防止农机设备的过热“自燃”等风险,不仅对自有品牌产品负责,更是彰显对购机者的关爱。毫无疑问,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用户的体验、时刻为用户着想,才有可能在此次“洗牌”中胜出。固步自封者必将被历史淘汰、被用户放弃。
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很多传统行业都“被”革命,尤其是那些传统的零售企业,即便极力反抗,仍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农机行业的销售领域恐怕也很难幸免于难,那些回避、反抗的心态无济于事。与其等着“被”革命,不如主动出击加入网店大军,将原本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模式进行逐级的“蜕变”。毕竟农机购买者群体的数量在减少,生产企业经过“洗牌”也会减少,经销企业的数量必定也会随之减少。如果不借助此时的“洗牌”、“互联网+”大潮转型升级,被淘汰的几率很大。和此种情况鲜明对比的便是与农机360网电商事业部紧密合作的生产企业、经销商、合作社,在pc端+移动端O2O电商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用户愿意尝试新的购机方式,除了享受各种购机优惠政策外,还能享受购机贷款和农机保险等优惠。
结束语
“哀鸿遍野”或许是2017年整个农机行业的基调,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能够在环境恶劣的2017年存活下来便是胜利,能够逆势上扬更是难能可贵。企业如何做到,就要靠生产企业、经销商等上下同心积极探索,需求全面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