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月
中国农机:忧中有喜
阅读:1499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机市场不断壮大,农业装备品种日益丰富。特别是2004—2014年,中国农机工业经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跃居全球第一大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而2015年以后出现拐点,农机行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
当前,我国农机工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存在那些不足?农机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国外农机品牌怎样在中国布局?国内农机企业走出去面临那些机遇和挑战?……在前不久的2017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农机峰会上,来自农机管理部门和三大农机协会的领导、国内知名农机企业的代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
农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7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2%,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占比降至27.7%。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新阶段,农机化进入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快速迈进的时期。”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以后的2004—2014年,被称为中国农机制造业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间,农机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从规模上说,2012年前后中国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此后拐点出现,高速发展期结束,2015年的增速降至10%以下,2016年仅5.8%。
中国现有近万家农机企业,“黄金十年”期间,各类高效、精准、节能型农业装备的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骨干农机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2300多家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的总产值近4516亿元。对此,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表示,“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机产业链;主要农机产品产量增长迅速,能够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明显,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骨干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才、资金、技术和装备等要素资源已全球流动。”
“随着我国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攀升,快速发展期结束后,未来几年不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农机保有量巨大,更新需求量还会保持高位,成为市场稳健发展的强大支撑。”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预计,未来三年,随着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大型机械需求量的增加,农机市场规模或将以6%—7%的增幅稳健增长。而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刘宪表示,“这些重要的政策信号意味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机行业的市场潜力将在结构调整中不断释放。”
大而不强,过剩与断档并存,有效供给不足
新时期为农机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大的制约在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有效供给不足,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等矛盾突出。”李安宁提出,“一方面,农机产品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中高端产品不多,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单项农机化技术比较多,但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技术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刚刚起步,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困扰。”
我国目前有4000多种农机产品,刚超过世界农机种类的一半,而大中型拖拉机产能过剩2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产能过剩100万台。2016年的农机工业增速仅5.8%,收入、利润、投资都跌至谷底,2017年延续了“断崖式”下滑,规模以上企业10%亏损。李安宁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步下降。”
中国虽已是全球第一大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但却大而不强。李安宁表示,“近万家农机企业中,具备研发能力的不足200家,大型动力和高端机具进口依存度90%以上。”陈志也提出,高端农机产品还是市场空白点,主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虽说有近万家农机企业,但小规模企业居多,产业集中度偏低。“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中国所有的农机企业销售额加在一起,大约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一家。经过10余年发展,现在的整体规模水平相当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3家加在一起,国内最大的农机企业销售额约260亿元人民币。”
此外,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毛洪解释说:“粮食作物机械相对过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不足;耕种收机械相对过剩,收获后的处理机械不足;平原机械相对过剩,山区丘陵机械不足。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偏低,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行业平均利润率低;加工精度不高,产品可靠性有待提升,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均低于发达国家,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农机工业该如何提档升级?李安宁提出,“我们要解决‘有没有’与解决‘好不好’并重,主攻短板机具、高端装备与主攻技术集成、配套推广结合,全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增加高效、节本、绿色、智能机械的有效供给,提升技术装备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水平。”
国外产品进来与国内企业走出去,都有机会
正因为国产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加之世界范围内农机行业下行压力巨大,近年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先后吸引了100多家国外农机企业落户。陈志说:“洋马、久保田、东风井关等日韩农机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爱科、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等欧美农机巨头及日系韩系农机企业的在华企业,不仅为中国农机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市场开发手段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也助推了中国农机企业发展。”
吉峰农机战略经理柳琪认为,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农机市场,未来15年到20年,中国仍将是农机制造大国和需求大国。“中国市场机会多,但不是每一个机会都可以去抓,中国农机企业的实力也很强,国外企业想进来也要谨慎,要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的需求和中国的农业政策。比如中小马力拖拉机、喂入量2-10公斤的谷物联合收割机、1-8行的玉米收获机等产品,国内的产品已具备了自给自足能力。”不过他也坦陈,中国农业对农机的需求超越了国内农机企业的生产能力,当前还有一部分产品无法满足,“像200-500马力的拖拉机、喂入量10公斤以上的谷物联合收割机、300马力以上的青贮收割机、果蔬类收获机等产品需求量很大,也很迫切,是国外农机企业很好的市场。”
在国外农机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农机产品也走出国门。2017年1-8月,中国农机出口额达63.5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预计全年可达95亿美元左右。“2010年以来,农机出口市场跌宕起伏,特别是2015年、2016年两连跌,2017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出口市场开始触底反弹。”毛洪分析说:“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将成为农机产品出口增长的新引擎,加上‘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以及中国农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都有利于出口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拖已在海外设立了100多个经销网点,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15年起,一拖的大中型拖拉机批量出口。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克俊表示,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已成为中国农机骨干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适应和参与全球竞争,就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要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累经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增强制定农机化成套方案的能力,加大适应性产品的改进力度。”
(来源:农民日报)
本站关键词:山东农机展_济南农机展_农机展_丞华农机展_中国(山东)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山东农机展网站:www.ch-ame.com/shandong/